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赴河南郑州瑞阳公司学习考察的几点思考
为拓展改革创新思维,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引导企业全面了解市场,彻底走向市场,切实转变经营机制,从2009年6月1日起全区开展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为确保改革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前段时间,我局带领粮食企业负责人考察调研了国家级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郑州瑞阳粮食有限公司,了解掌握当前粮食市场的动态信息及发展趋势,学习借鉴深化改革后企业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郑州瑞阳公司以创新的混合共生为发展模式,以独特的企业文化为发展动力,以全面的人才培养为发展后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区域粮食保供和粮食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合作:以共赢为目的
1、顺势而变,既不满足于现状,又不脱离于实际。瑞阳公司前身是新密市0104河南省粮食储备库(新密市为郑州下属县级市)。2007年下半年改制时,该库作为产权改革试点,组建成民营的郑州市瑞阳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由于经营管理得当,瑞阳贸易公司形势红火,发展喜人。可瑞阳人并不安于现状,企业需要发展壮大,需要扩大基础设施,如何而来?同时,由于新密属于产区中的销区,自给 率仅50%,粮食以外购为主,而且现有的国有粮管所规模弱小,布局分散,设施老化,效益低下,竞争力薄弱,企业的生存勉强维持。只有抱团才能形成合力,于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最终有9个粮管所愿意与瑞阳贸易公司合作,而团长由瑞阳贸易公司担当。
2、应运而生,既有国资,又有民营。经过协商,瑞阳贸易公司全部接受9个粮管所所有的人、财、物,并承担300多万元的债务,在保证粮管所国有性质不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让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合作期限为20年。2008年3月,重组后的瑞阳公司正式成立,国有+民营合作共赢的改革发展模式由此而生。
3、奋力而为,亮出实力,亮出效益。瑞阳公司重组后,立即整合仓房、设施、人力等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以市场经营为切入口,边投入,边发展,很快将企业引领到正常有效的运作渠道,仅两个月就签订购销合同3万吨,实施合同2.6万吨,公司初建赢得了开门红,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思考一:瑞阳改革模式的成功在于优势互补、各取所长。这为我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库和改制民营企业协作机制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成功经验。瑞阳是民营储备库带动国有粮管所,而我区即将是国有地方储备库带动脱钩民营改制企业,形式虽然略有不同,但目的相同,效果相同,都能互惠互利、互促互进,确保我区粮食市场收购稳定、供应稳定。
聚力:以文化为主线
让全体考察人员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瑞阳独特的企业文化。瑞阳职工来自不同单位,素质有高有低,思想散乱无序,等政策、靠政府、要待遇、混日子、熬退休的思维占据了大部分职工的心理。如何凝聚人心、收拢人气、发挥人力,成为摆在瑞阳公司面前的头等大事。瑞阳选择了企业文化这条主线来贯穿切入,企业文化成为公司发展的原动力。
1、以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一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公司每个员工都牢牢树立了忧患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并将团队意识贯穿始终,主动适应市场,积极参与竞争。二是学习培训,激发潜能。公司投资3万元,改造学习场地;投入10万元,用于封闭式轮训和专业培训;每天的工作晨会和周五全天的学习日雷打不动;领导者管理层赴上海、西安等地,专门接受企业管控、制度执行、薪酬激励、奖惩法则等方面的现代企业管理特训,经过一系列体验式、高强度的学习培训,员工坚定了信念,迸发了活力,提高了执行力。三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瑞阳,几乎每个人都是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在观看公司自编自导的2008年感动瑞阳十大奖项颁奖大会,特别是30名选手流着泪水陈述获奖理由时,考察团每个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刻,体会到了瑞阳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牺牲自我,成全团队.
2、以企业文化健全企业制度。一是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依据《公司法》,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制约、协调运转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做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协调运转,相互制约,既不越位,也不错位。二是改革企业内部用人分配制度。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和完善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通过优化配置,择优录用,并实行定期考核制。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制度。
3、以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一言九鼎、诚信经营是瑞阳的企业文化,也是经营宗旨,更是瑞阳发展壮大的成功法则。瑞阳人深深地意识到,企业要靠诚信来立足,市场要靠诚信来开拓,效益要靠诚信来创造。因此,瑞阳在经营过程中,总是先替对方考虑,讲究双赢之道、长久之计。由于经营有道,瑞阳公司渐入佳境。仅仅一年的时间,有效仓容从组建前的不足9万吨增长到目前的20万吨;2008年托市收购15万吨,是组建前的3倍,是新密市收购总量的70%;2008年完成经营总量7万吨,实现利润260万元,是组建前的11倍,公司业务网络跨越新疆、甘肃、山西、河北、北京、山东等六省市,而瑞阳五年创全省粮食行业一流企业、十年创全国粮食行业品牌企业的蓝图更让人眼前光明,充满期待。
思考二:瑞阳从计划经济转到了市场经济,转得成功,转得漂亮,用企业文化凝聚了力量,打造出了一支信念坚定、作风顽强、本领过硬的铁军、营造出了一种团结向上、锐意进取、共克时艰的和谐氛围,摸索出了一条从分散到集中、由弱小变强大、向规模要效益的成功道路。事在人为,我区脱钩后的改制民营企业也必须面对现实,积极应对,参与市场,同样可以企业文化为着力点,转变观念,转变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作为粮食主管单位,也有必要指导改制粮食民营企业全面完善经营机制,促进经营方式转变,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经营效益,继续发挥我区粮食购销的重要作用。
集智:以人才为依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才对企业的发展不仅能起到支撑作用,还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实践证明,靠人才引领和带动发展,是一条越来越宽广可行的发展路径。从瑞阳的成功经验看,关键也在人才。
1、首先识才,然后用才。新密市粮食局局长范福卿在评价瑞阳公司董事长尚海涛时就用了四个字:人才难得。识人才者也是人才,能用人才者是天才。正是尚海涛的知人善任,将企业管理、财务核算、市场运营、仓储业务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进行优化配置,实行竞争上岗,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每个人又能施展才华,才使得瑞阳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上了轨道,有了规模,增了效益。
2、既然用才,就要护才。在瑞阳眼中,每个职工都有才能,只是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表现不同。由于近几年粮食行业竞争激烈,职工收入普遍不高,一旦遇上疾病灾祸和突发事件,很容易陷入困境。于是,瑞阳成立了爱心基金,每年将经营利润的5%注入其中,实事求是、真心实意地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瑞阳的爱才护才,感动了人才,于是人人激发潜质,个个拼命三郎。
3、不只护才,更要聚才。瑞阳一方面苦练内功,从内部培养人才,挖掘人才;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实施人才推动战略,从外部招录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补充到后备人才库.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政策搞经营,要靠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要靠人才创出名牌产品,要靠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瑞阳的目标很明确,依托人才,延伸上下游,拉长产业链,逐步将瑞阳发展成为一个集粮食收储、粮食加工、粮食贸易、粮食运输、信息咨询甚至包括粮食科研和专业培训等方面业务于一体的知名企业。
思考三:我区地方储备库和改制民营粮食企业现有的在岗职工,大多是返聘的内退、协保人员,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普遍年龄层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技能水平不高。同时,由于目前效益普遍不高,企业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热情不高,于是干脆安于现状,既不内部培养,也不外部引进,缺乏发展后劲,缺少发展动力。瑞阳的成功告诉我们,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后劲来源于人才的发展后劲。因此,我区粮食企业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内训人才,挖掘潜质,外招人才,储备留用,用事业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生存发展,才能做大做强。